2022年4月2日,在教师教育研究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出的“‘疫’线教学·精彩‘e’课”系列活动中,第一讲推送了我院刘昊迪副教授题为“‘蕴研于学’的《量子力学》线上课程建设”的线上教学案例。
在“抗疫”特殊时期,如何将线下授课过程顺利地转换到线上,保证教学效果,是广大师生非常关注的问题。刘昊迪副教授主讲的《量子力学》是物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。刘老师针对线上课程的特点,合理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,充分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,具体措施包括:通过腾讯会议等软件的屏幕分享功能将传统教学中的PPT分享在在线教学中,另外通过手写板和iPad等设备把板书呈现在学生面前;通过QQ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分享学习资料和进行线上答疑。
在各个教学环节,刘老师都精心发掘了线上教学的优势。首先,在课程准备期,运用在线平台进行学习前测与学习期待调研。面对同学们的疑虑和误解,在课上可以更好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。还能提前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料,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即将学习的课程。然后,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实施环节,提出了“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探究”过程。最后,在课后老师可以面对学科前沿,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并提出面向研究的线上任务。线上教学丰富了学习评价内容与方式,与此同时还可以相应建立每名学生的学习评价档案袋。
刘老师特别强调线上课程并不仅限于此,还可以通过超星、慕课等在线平台建立一门完整的在线课程。完整的在线课程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。传统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,不能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足够的扩展,而凭借在线平台,老师可以通过发布任务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,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科学前沿。线上课程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环节和丰富的评价体系。
刘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,始终围绕教学目标,掌握重点、突出难点。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,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,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,并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认可。
刘昊迪老师的课程建设是我院在线教学的优秀代表,为线上课程更好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学院鼓励各位教师继续开展多维度的课程建设,共同努力做好线上教学,在自己的岗位上为“抗疫”做出贡献。
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
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微信公众号文章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hvqTwjxCdaS78mhwQ9_sw
课前调研
教学思路: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
多样化的教学评价